金沙特色-www.js77999|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js金沙官网新闻 > 正文

党建领航 | 二十大报告古语词自学解读之民为邦本

【来源: | 发布日期:2022-11-10 】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古语词,蕴含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智慧,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主张。金沙js77999特色党委组织文字文献研究生党支部、古代文学专门史研究生党支部和相关教工支部对这些古语词进行了自学和解读,现推出“二十大报告古语词自学解读”系列栏目,从古语词入手,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

民为邦本[mín wéi bāng běn]

【原典】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夏书·五子之歌》

【典故释义】《尚书》最早名为《书》,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是儒家五经之一。现在流传的《尚书》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虽然真伪掺半,但影响深远,其中《五子之歌》出自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

《五子之歌》记载的是太康的故事。大禹平定天下水患,受禅封王,禹之子启终结禅让制,开启了“父传子,家天下”的世袭制。启之子太康在位二十九年,昏聩无道,在洛水田猎,百日不回,有穷氏的首领后羿因民怨在黄河处阻止太康返城。昆弟五人在洛水流注黄河的弯曲处作《五子之歌》,吟诵大禹之戒。第一句便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说的是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才能安宁。

《五子之歌》中的“民惟邦本”,“惟”意为“乃,是”,后来写作“为”。“民为邦本”即民众是国家的根本,这一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护与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对中国古代政治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杜甫也曾在《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一诗中写道:“邦以民为本,鱼饥费香饵。”

关于民本思想的阐释

一、以民为本

【原典】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释义】

霸王之业,始于以人民为本,根本治理得好则国家得到巩固,根本乱了则国家面临危亡。

【原典】

子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西汉《礼记·缁[zī]衣》

【释义】

孔子说:“君主对百姓来说好比心脏,百姓对君主来说好比身体……身体安然无恙,心脏就完好,身体如果出问题,心脏也会跟着受损。君主凭借百姓的拥护而存在,也由于百姓的反对而灭亡。”

【原典】

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

——西汉·贾谊《新书·大政》

【释义】

听闻对政治治理来说,百姓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国家以百姓为根本,君主以百姓为根本,官吏以百姓为根本……所以自古至今,与百姓为敌的人,或快或慢,百姓一定会战胜他。

【原典】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唐·李世民《贞观政要·卷八·论务农》

【释义】

因避讳而改“民”为“人”,实则还是“以民为本”的思想。意为:一切事情都必须致力于根本,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衣食为根本。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原典】

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

——宋·苏舜钦《诣匦疏》

【释义】

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就像树一样,)没有树木的根本摇晃而其枝叶安然不动的。在2015年11月举行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这一句,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为民造福,而只有做到为民造福,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

【原典】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

——宋·程颐《代吕晦叔应诏疏》

【释义】

治国理政的关键,是以顺应百姓的意愿为根本,以厚待百姓的生计为根本,以使百姓生活安定不受侵扰为根本。在2021年10月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指出:“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人民公仆意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原典】

民者邦之本,邦本一摇,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思邦本之当固,虑祸变之可忧。

——明·王阳明

《乞宽免税粮急救民困以弭灾变疏》

【释义】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一句出自《孔子世家》,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感慨:“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此处,王阳明化用于民本思想中:“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国家的根本一旦动摇,就算有粮食,我怎么吃得到呢?”

【原典】

窃闻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

——明·张居正

《请蠲[juān]积逋[bū]以安民生疏》

【释义】

明万历十年(1582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奏请在全国范围内停止带征钱粮,对于百姓积欠的部分不再追究。张居正认为,治理政治的关键在于是百姓安居乐业,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方法在于体察他们的疾苦。习近平总书记在1989年《摆脱贫困·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一文中化用为“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在2014年1月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并在十八大后第一次会见中外记者时又一次强调了这一点。

【原典】

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释义】

“天下为主,君为客”出自《原君》,意思是对于天下而言,民众是主要的,君主是次要的。“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出自《原臣》,意思是天下安定或动乱,不取决于某一王朝兴盛或衰亡,而取决于百姓安乐或忧愁。

二、民贵君轻

【原典】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战国《孟子·尽心下》

【释义】

百姓最为重要,土神谷神次之,君主为轻。所以得民心的人能做天子,得天子之心的人做诸侯,得诸侯之心的人做大夫。“民贵君轻”为历朝历代众多的统治者所认同。汉高祖有“王者以民人为天”,隋炀帝亦言“非天下以奉一人,乃一人以主天下”,唐太宗有“君依于国,国依于民”,还有元英宗告诫臣下“朕思之,民为重,君为轻,国非民将何以为君?”等言论。

【原典】

社,土神。稷,谷神。建国则立坛壝以祀之。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

【释义】

朱熹在《尽心章句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句下作此注。《说文解字·示部》有“社,地主也”,《风俗通义·祀典》引《孝经说》:“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为社而祀之,报功也。”“地主”即“土地之主”,也就是土地之神;《说文解字·禾部》有“稷,穧也,五谷之长”,《今孝经说》:“谷众多,不可遍敬,故立稷而祭之。”“稷”即“五谷之长”,祭祀“稷”即祭祀“五谷之神”。

在古代农业社会,土地和五谷是国家的根基,所以后来“社稷”也用来代指国家。朱熹作注,说的是在建立国家时,要修建社稷坛来祭祀社稷之神。国家以百姓为根本,建立社稷的祭坛也是为了百姓,君主的尊贵与否,全在百姓与社稷的存亡。因此,孟子才说百姓最重要,社稷次之,君主最轻。

在2018年6月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要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对我们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满意不满意,不仅要看我们是怎么说的,更要看我们是怎么做的。实干方能兴邦、实干方能强国、实干方能富民。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原典】

国之为国,聚民而成之……故一切礼乐政法,皆以为民也。

——清·康有为《孟子微》

【释义】

康有为认为自颜回殁后,惟孟子深得孔子春秋之学的精义,所以作《孟子微》一书,旨在分条探源,考求其微言大义,发扬孟子学说,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根据。此一句说的是,国家之所以为国家,是聚民众而成的,所以一切礼乐政法的制度,都是为民而作的。

【原典】

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侮,其国不可得而亡,是之谓国民。

——清·梁启超

《论近世民族竞争之大势及中国之前途》

【释义】

梁启超此文收于《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在梁启超看来,按照现代民族国家的概念,一直到清末,中国都“无国”、“非国家”并且“无国民”,国人长期缺乏现代国家的观念,导致“民不知有国,国不知有民”。在文中,梁启超区别了“以国为一家私产之称”的“国家”与“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的“国民”这两个概念,认为“今日世界之竞争”在于“国民竞争”。

三、载舟覆舟

【原典】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释义】

君主像船,百姓像水,水能载船,也能使船翻覆。比喻百姓可以拥护君主,也可以推翻君主。荀子进一步提出,想要得到百姓的拥护,就要选用贤良,提倡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收养孤儿寡母,资助贫穷的人。

【原典】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李世民《贞观政要·君道》

【释义】

这是贞观初年,李世民对侍臣说的话。百姓可以拥护君主,也可以推翻君主。作为君主,必须先关心爱护百姓,如果以损害百姓来奉养自己,就好像割下大腿来喂养肚子,肚子饱了但自身也死亡了。

四、立君为民

【原典】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

——战国《荀子·大略》

【释义】

上天化生万民,不是为了满足君主的欲望,上天设立君主,是为了满足百姓的利益。所以古人设立国家,排列官职,不是为了彰显诸侯与大夫的尊贵。

【解读】

《尚书》有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历史也在不断证明,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核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为民造福,而只有做到为民造福,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人民生活安定祥和,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地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共同努力,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谋福祉。

作为青年党员,我们应时刻牢记初心与使命,脚踏实地地完成本职工作、提高思想素养,同时心怀家国、兼济天下,承担作为一名青年党员的社会责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社会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撰稿 | 徐瑕(文字文献研究生党支部)

姜霄涵(古代文学专门史研究生党支部)

审校 | 张鹤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