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7日,北京语言大学崔希亮教授应邀在教四楼105为学生作了题为“语言研究的问题意识”的讲座,这是人文社会科学学部汉语教育js金沙官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系列”专题的第十一场讲座。
本次讲座的主旨是帮助汉教专业本科生培养关于语言研究的问题意识。崔教授在讲座开始首先介绍了从问题出发和从理论出发两种语言研究的取向,并提出主张在生活中寻找语言问题进行研究。崔教授通过介绍留学生在中国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前门与前门儿”、“我有女朋友了”和“我女朋友有了”等实例,引出了从问题出发做研究、培养问题意识的话题。
首先,崔希亮教授通俗易懂地解释了什么是问题意识,并指出有研究意义的问题需要是眼中看得见、心中想得起的;我们要会判断问题的性质、懂得问题研究的价值、清楚如何解决问题、了解从问题到理论的路径。崔教授指出,好问题的分析路径需要从问题和语料出发进行初步分析,根据具体方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上升到理论。而能够简单依靠已有理论解释清楚的问题,则不太具有研究的价值。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留心观察、在前贤著中探索、在理论中思考,也可以和同窗讨论,细究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问题,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进行语言解码,从而获取有研究意义的语言问题。崔教授列举了许多具体而生动的例子,以此阐释了发现问题的方法,其中包括汉语和德语的“在”的区别,日语和英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常出现的偏误实例以及“关”的来源和语法化过程等。这些例子都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只要我们留心生活,就能从一个看似细微的现象和问题出发,挖掘出一连串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理论方面,崔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关于语言学的宏观和微观理论,简要介绍了认知语言学中的涉身论。随后,崔教授进一步阐述了语言问题研究的具体层面,包括语音、语义、语法、篇章、语用和文字等。语音方面,崔教授列举了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易犯的错误,包括轻声、儿化等发音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语音区别词义的作用;语法方面,关于“真”等程度副词的使用情况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构词问题中,崔教授向大家展示了并列式词语的顺序之中蕴含的语言规律,还有值得关注的三字格、四字格的词语构成方式;在语序问题中,崔教授从动词的核心地位谈及了语言的情态问题,极大地开阔了同学们的思路,并以“VP嘛”为例讨论了“嘛”在表达大众观念以及恳请和祈使等方面的作用。最后,崔教授还介绍了汉语的造字动因和语用问题。
讲座后,许多同学踊跃提疑,包括对汉语“了”字使用情况的探讨、关于认知语言学的引导介绍、交互主观性的概念提出等。崔教授总结说,语言学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等待大家来研究解答,希望大家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善于提问的习惯。
崔希亮教授这场关于“语言研究的问题意识”的讲座,不仅开拓了大家在论文选题上的思路,而且为大家发掘生活中的语言学问题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相信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会提升自己研究语言问题的兴趣和耐心,有更好的选题思路和创新成果,在语言学研究的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