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特色-www.js77999|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js金沙官网公告 > 讲座信息 > 正文

人文社会科学学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系列专题讲座(一)成功举办

【来源: | 发布日期:2015-09-22 】

9月14日下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古籍研究所的王蓓副教授应邀在教四楼104为学生作了题为“从语言演化看韵律焦点的两种实现模式”的讲座,这是人文社会科学学部汉语教育js金沙官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系列专题”的第一场讲座”。

王蓓老师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焦点。通过母语为英语的儿童语言的视频、汉语语音音频等实例,王老师让我们看到,焦点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可是人类语言中焦点的具体表现是否一致,这是我们要回答的问题。

基于这一问题,王蓓老师引出了对于焦点的实验研究。已有研究发现,语言中的焦点主要有三个表现:(1)焦点词的音高升高、音域扩大;(2)焦点后音高下降、音域压缩;(3)焦点前音高和音域无显著变化。那么,这三个表现是否属于人类语言的共性?已有研究发现,台湾闽南语中焦点词及焦点后的词都有时长的延长,而北京话和台湾国语中焦点引起的时长延长只在焦点词上。与此同时,实验证明焦点后压缩(Post-focus compression, PFC)对焦点感知有重要作用。

随后,王蓓老师从前人提出的各种角度特别是语言演化的角度,就台湾闽南语中没有焦点后压缩特征的原因、北京话焦点后压缩特征的来源、焦点后压缩在世界语言中的分布、焦点后压缩的相关因素四个问题分别逐一进行了讨论。最后得出了几个相关结论:(1)PFC是一个重要的焦点标记;(2)PFC不具有人类普遍性;(3)作为第二语言中的PFC很难被习得;(4)PFC在语言接触中很难被传播;(5)PFC可能与语言演化有关。

最后,王蓓老师指出,PFC是否真的与语言演化有关,仍然需要不同学科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这只是一个可能性的假设。王老师的讲座不仅让大家了解到了实验语音学、人类学、历史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而且给大家展示了就语言问题进行实验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步骤,相信此次讲座给大家拓宽了语言研究的视野,也提出了很多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XML 地图